花蓮光復鄉遭受泥水沖奔淹漫,傷亡財損可畏。縣府已向中央申請,就佛祖街等重災區部分,進行遷村計劃。誠如本欄之前所言,治水何如遷村?從現實來看,治水非經費不足,亦非努力不夠。關鍵在於山川湖海,和極端風候,皆非人們所能防患,既是不可抗力,治水豈非白忙!
遷村所需在於金錢,造村造鎮亦需土地,這些都得費心籌措;但比治水容易,且可能一勞永逸。俗謂國泰民安,安全,平安,安居,誰不需要?然而,從以往例子觀之,反對遷村的,往往是老住民。倉促搬離數十年的舊窩,短時間很難適應。社會要進步,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厥為重點。包括食衣住行,其中以居住環境列首位。外國人入境觀光,看看市容,跑一下風景區,拍個照,便能概略知曉其水平高低。由此可知,城鄉街廓住屋,乃至道路橋樑,基礎建設必得安全牢固,才有資格自稱現代化。
台島地理位置,夏季颱風是常客,地震則全年無休。而受害最頻繁者,莫過於面臨太平洋的東部諸縣市。平時因自然景致怡人,成為觀光好去處。但碰上災變時,處境最悽慘者,即為這些山隈水涯之境。從而,其基礎建設便遠遠落後給其他地區。以目前情況研判,甚至大部分都應被列入「不宜居住」的紅線區。
從種種層面分析,初步感想是「滋事體大」,因此,如何開展計劃,八字都沒一撇。已成熟的都市,推動小規模更新,都阻礙重重,何況是山腳水邊的村落,數百戶住家的搬遷總動員!其難度和「挾泰山以超北海」,相差不多。尤其困難的部分,乃為「整合」眾人心意。
依現今世道觀之,歐亞美非各邦國族群,幾乎都呈現意見分歧的狀態。甚至連同居家人,亦常因政治宗教理念,子女教育方式等雜事鬧不合。如然如此,遷村有多困難可想而知。以社子島開發整建為例,超過半世紀猶未定案,足見人心紛亂之程度,神仙束手。
科研鉅商覓落腳處,股市地產都受影響。尤其建商推案,往往以科技大廠為「護案神山」,像前幾年的台積電,拉抬了不少縣市區段的房價。這回只是租地,卻因媒體渲染,引發注目。極端氣候,時見酷暑,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有錢味便有人炒作,流量夠大,即無關新鮮與否。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