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居家裝修設計、工地現場管理,到不動產買賣媒合,AI的應用正全面進入房地產場域,然而,這場由科技引領的效率革命,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百利無一害,但專家提醒,AI雖然是「加速器」,但過度仰賴之下,也可能掩蓋本質問題,反而讓消費者取得錯誤資訊,成為「美化陷阱」。文/翁嘉妤圖/FREEPIK買房乃是人生大事,…
隨著政府打房政策,投資客已撤退房市,剛性自住買盤成為市場主力,因此除地段外,自住客更重視居住價值,從建材品質、節能設計、隔音工法等細節、甚至有無綠建築、抗震等國家級認證也成為購屋標準。對此,專家建議,開發商只要掌握六大面向提升居住附加價值,就能解決居住痛點。文/翁嘉妤圖/冠軍建材、哲空間室內裝修公司…
想透過裝潢調整氛圍、轉換心境,卻因為隔音問題,不僅無法依照喜好設計空間,甚至還得壓縮室內高度才能符合法規要求。曾幾何時,連「安靜」都成了奢侈的願望,更別說自在規劃生活樣貌了。這樣的家,還能真正稱得上是屬於自己的嗎?文/李科諺圖/photoAC內政部自2021年起實施《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四…
居住政策為國人長年詬病的問題,尤其對於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而言,銀髮的居住困境更是不容忽視。文/翁嘉妤過去政府雖然陸續祭出銀髮族政策,但卻往往未能從根本痛點解決,導致成效有限。如今新型態的「使用權社宅」即將上路,主打租約延長至20年,有別於過往社宅只能短租12年的規定,保障居住穩定性。目前相關細節送…
403地震才剛滿周年不久,台灣就又發生了規模5.8的有感地震。幾秒鐘後一切回歸平靜,人們繼續上班、生活如常,彷彿什麼都沒發生。然而,台灣到處充斥違建、老屋陽台外推……加劇建物載重,長年累月居住其中,似乎我們正在用生命跟老屋博弈。「除了地震發生後的一個月,否則多數民眾平時都樂觀地認為自己的房子沒問題。…
時間不只在人的臉上留下皺紋,也在房子的牆裡、線間與磁磚縫隙中,刻下無聲的裂痕。表面完好,不代表安全無虞。隨著氣候變遷加劇,高溫、暴雨與濕氣正加速建材老化,使原本脆弱的電線、管線與結構細節更容易出現問題,而住在其中的人,往往渾然不覺風險早已升高。相較新屋,老屋因長年使用,建材性能衰退,甚至規格已不符現…
等不到危老全台500萬戶老屋只能靠撐?營建成本暴漲五倍重建卡關淪居安未爆彈「睡到一半突然砰一聲,整棟樓開始震動,我以為是飛彈打過來,直接抓著妻小往門口衝,逃出大樓後,回頭一看,最上面兩層樓垮掉了。」凌晨一點多,沒有地震,也不是豪雨,台中清水這棟六層樓建築物,五、六樓無預警塌陷,這聲巨響劃破寧靜夜晚,…
「存到第一桶金,就能買房嗎?」當房價飆漲,一百萬元早已無法當作購房門票。近年來,建商大舉推行「低首付」方案,看似降低門檻,卻暗藏資金調度風險,從工程款支付壓力、貸款縮水到投資客炒作,稍有不慎,買房夢恐變違約噩夢。低首付是機會還是陷阱?「我以為存到第一桶金就能買房子,但最後仍向現實妥協。」32歲的李小…
低首付推高房價,轉手與持有成本成隱憂。2025年豪宅稅改上路,長期持有者面臨單價超標重稅,房價上漲不再是純利多,市場結構變動正重塑未來交易與資產配置。「一夜之間,我的房子竟變成豪宅?」近來,許多長期持有的自住屋主驚訝發現,過去買來自住的房產,如今卻因新稅制被課以重稅。2025年豪宅稅改新增「單價門檻…
近期,無論是在捷運月台的電子看板,還是車站外的大型廣告牆,頻頻可見「自備款7%起」「輕鬆入住蛋黃區」等吸睛標語;滑開手機,社群媒體的推播廣告也不時跳出「首付再降!工程期內輕鬆分期」的促銷訊息,令人不禁多看幾眼。2024年『吉祥‧如藝』推出超殺低首付49萬元入住北市蛋黃區,成功吸睛。圖/朱福山過去,這…
大樓背面掛滿292台冷氣室外機。圖∕爆廢公社許多民眾覺得夏天冷氣開再強都不夠涼,專家指出,建築設計過度依賴主動式設計並非長久之計。為解決這個問題,「2025年台灣永續建築價值與節能建築趨勢論壇」聚集產官學各界專家,強調淨零不是口號,台灣是玩真的。論壇中以日本為例,說明被動式設計將為建築綠轉型帶來新的…
住戶摩擦難避免,善用「管委會」減紛爭。文/李科諺圖/PEXELS近年來,房市火熱,許多人搭上「新青安」政策列車,踏上置產之路。尤其是價格較低、總價不高的公寓和大廈,成為了不少購屋族的首選。然而,住進集合住宅後,便無法避免一個現象——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衝突,這時管委會往往會首當其衝的承受住戶怒火。「邱…
不動產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然而只要掌握關鍵防範細節,便能有效降低受騙風險。民眾若能養成警覺心,深入了解交易中的各種陷阱,就能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獵物。「三百多萬元的金額不小,是打算投資嗎?」日前,桃園一名中年婦女到銀行臨櫃提領大筆現金。行員心生疑慮,上前詢問之下,她神情慌張、支支吾吾,終於讓一場假投顧理…
近年台灣房價飆升,不只增加了民眾購房的負擔,更因為「高房價」使得詐團開始將魔爪伸入不動產,抓準民眾對資金缺口的需求,或急於搭上房價列車的心理,用連環計一步一步的將受害者推向無底的深淵。「因為房貸壓力大,對方告訴我會定期返還獲利,每月萬來元的報酬對房貸不無小補,怎麼知道會…」、「房東臨時告知,說房子賣…
「你以為詐騙只是騙錢?現在,他們連你的房子都要!」從假遺囑、假房仲、假公務員,到內神通外鬼的高薪挖角,這是一場無聲卻兇猛的獵殺。有人以為自己在買房,卻不知交易對象根本不存在;有人毫無防備地簽下偽造文件,房產就在瞬間被轉走;甚至有人傾盡積蓄,入住夢想家園,最後卻發現,這間房從頭到尾都是一場騙局的道具。…
台灣靠著科技業一枝獨秀轟出全壘打,締造2024年的出口榮景,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最終突破4%,刷新近3年以來最高紀錄。展望2025年,國內中研院、台經院、中經院、台綜院等四大智庫看法相近,皆預估出口繼續暢旺,內需投資也會增加,而傳統產業將有望復甦,GDP「保3」沒問題;國內商廠辦繼2024年…
2024年上半年,台股不單單AI題材發威,靠著新青安加持營建類指數一路高歌,多檔耳熟能詳的營建股興富發(2542)、遠雄(5522)、華固(2548)等更是不遑多讓,股價翻倍都還不過癮,也讓投資人樂上了天。而隨著六月與九月央行陸續祭出鐵腕後,在打退投機客的同時也重挫自住客,頃刻之間如日中天的營建股股…
回顧2024年國內房市可說是大起大落,其中三個關鍵因子——新青安政策、限貸令和第七波信用管制。新青安政策逆轉房市,市場買氣急速轉熱,自2023年八月上路後,持續燒到2024年,四處掀起搶房熱潮,交易量創新高、房價一去不回頭,建商也趁勢瘋狂推案。眼看情況瀕臨失控,政府的打炒房政策、限貸令輪番上陣,試圖…
國土計畫法原訂在今(2025)年四月底上路,實施後土地變更難度將大幅提高,變更前後因存在「翻倍」價差,誘使民眾與企業搶搭上路前,變更申請的末班車,申請案件爆量甚至一度癱瘓地方政府局處。雖然法規目前已經立法院三讀延後至2031年才施行,但原先因為來不及上車而作罷的變更案,也將重啟申請腳步;加上業者為避…
文/翁嘉妤、王奕淳前篇談到台灣在2024年交出亮眼的GDP成績單,事實上若將眼光放遠到國際趨勢,未必高枕無憂,因為這張高分成績單,恐怕成為川普的眼中釘,甚至是國內通膨的一大警訊。「如果不使用美元,就不能與美國做生意,我將對你們的商品徵收百分之100的關稅。」、「我會徵收任何必要的關稅,無論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