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出現》
四類產品恐淪票房毒藥

產業型態轉變牽動經濟發展,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訂,
投資、置產策略勢必得有所因應。在產品規劃端,《住展雜誌》歸納以下原則⋯⋯

文/施絢傑

說起房地產商品的特性,最常聽到的不外乎金額最龐大,或最典型的耐久財。不過,房市商品真正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特性,其實是「沒有任何兩項產品完全一模一樣。」

儘管如此,產品仍可歸納出一些共通屬性;因應接下來市場局勢變化,提供讀者購屋置產參酌之用。有些可繼續持有甚至再加碼,有些則減持或避免買進,可能是較適切的操作。

低總價續夯 然有但書

考慮至少未來三、五年內,普羅大眾薪資水準或實質購買力仍不易有感成長,低總價產品還是會繼續成為熱門商品。不過,也並非所有低總價設定都能照單全收。

目前主流看法認為,一些虛胖格局,比如實為一加一或二加一房,卻硬充為二或三房者,隨著完工交屋,將會「見光死」。不過平心而論,此一缺點原則可透過適當空間規劃來化解,問題相對還不大。反而其他一些特殊情況,就需要特別注意。

比如近年多數商業區建案,特別是新興重劃區者,按都計規定,建築量體中須有一定比例登記商用,也就是所謂的辦公室或事務所。這類情況,業者的對應方式,有些是分棟登記,有些則是把商用產品集中在中低樓層,但共通點都是相對低單總價,原因則當然是不得當住宅使用。

過去針對這類產品,官方單位執法不嚴。然隨著居住正義話題興起,這類遊走法令灰色地帶的產物也被盯上。據此,除非真的買來當個人工作室,或願意花時間精力、循正式管道辦理變更(不一定會成功);否則基於未來相關執法勢必趨嚴,建議消費者不要只看價格相對便宜就出手。

另一個需注意的建案,是多併規劃,也就是單層戶數偏多,比如七、八戶甚至超過十戶。市場上,低總價產品為主力的建案中,常見這樣的規劃,也因室內走道勢必得跟著增加,公設比往往會比併數較低的同型產品高一些。

此外,這類建案的電梯/戶數配比也偏低,使得上班或某些電梯使用高峰時段,住戶必需久候電梯,影響生活品質。以上兩大問題點,都會影響這類產品的市場接受度。

基地小或不方整 CP值低

小基地建案(示意圖)

現今相當熱門的相對低價產品,更常見的不良狀況是基地坪數偏小。小宅一般公設比已高,如果又是小基地或形狀不夠方整者,則不僅影響採光、通風及棟距,公設比也將比同坪數、但格局方整者更高;等於花一樣的錢,買到實際可用空間更少。

像是近年北市一線區常見的危老建案,由於無基地面積下限,部分整合方為快速成案,促成所謂紙片或鳥籠建案,更容易出現以上缺點。對自用購屋者而言,CP值相對偏低,唯一優勢只有低總價。

建案基地偏小或方整度不夠的另一問題點,是車位規劃。由於基地形狀或面積限制,這類建案經常只能規劃機械車位,包含一般雙層以上或升降進出等。雖然這類車位價格低,但進出便利性也差,還會有維修及可能故障的潛在疑慮,經常是銷售上的負面因素,甚至可稱為票房毒藥。

無電梯公寓 高齡不友善

就目前政策面影響研判,未來房市買盤會有更大比例為剛性自用需求;據此,人口結構的影響也將更明顯。基於已不可逆的高齡化趨勢,銀髮族群需求將是未來房市產品規劃的新藍海;反之,無法順應這類族群特殊需求者,就很可能淪為冷門商品甚至乏人問津。其中,又會以有無配置電梯最明顯。

老屋加裝電梯(示意圖)

現代城市地狹人稠,土地又是稀有財,當然必須做最有效利用;而近代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垂直向上發展;電梯因此成為新建案標配,在開發密度極高的市區尤其如此。

但到發展密度相對低的都市外圍二線郊區,就不一定了。一方面地價沒那麼高,且在地客消費力較低,或偏好低矮平房甚至透天,加上營建成本等考量,至今仍可見到沒有配備電梯的四、五樓公寓新建案。

然社會高齡化下,年長者人數增加,他們一般行動不便,除非起居空間都在一樓,就算不需旁人協助,出入家戶也需要有電梯可搭。郊區的無電梯公寓產品或許因總價相對低,現在還能獲得市場接受,但預估很快將面臨考驗。

宜蘭礁溪 健康重劃區溫泉宅

休閒住宅 已非必需

以上三類產品,受政策或社經因素影響,市場接受度或需求結構將跟著產生變化。接下來這類產品,一直以來則都隨市場景氣出現價量起伏,就是所謂的休閒住宅。

既稱休閒,換個角度看當然非必需。觀察過去市場歷史軌跡,休閒住宅往往和市場景氣高度連動;景氣往上或高峰期時,會出現供給擴張甚至伴隨價揚,畢竟這時資產族群有錢有閒,多半就會額外購入這種偶爾一用的房子。

然而目前看來,市場景氣確實開始出現反轉訊號,且房市消費將轉為仰賴剛性自用為主,使得這類非必需性產品的交易量,下滑可能性升高,價格也會最先下修。像是約十年前還相當受歡迎的礁溪溫泉宅,就算價格略有鬆動,近幾年入冬,買氣也始終欲振乏力。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封面故事

文/朱福山人物攝影/羅劍明圖/大觀創境空間設計提供「設計師是民眾的居家設計顧問,得『去設計化』,在沒…

無可否認,「居住正義」一詞近來又成為台灣社會的熱議話題;原因也無須避諱,就是這兩年接連舉行的地方首長…

都會區的街廓道路形局,不乏符合風水上「龍長水濶當代發」的旺相水平。因此,多數富人皆住於蛋黃區內。龍長…

八斗子住進緊鄰河畔、海岸的住宅,擁抱川河匯流,享受山海壯闊,夏日不再是場揮汗如雨的苦季。文/陳曼羚攝…

文/估價菩薩(化名)細品六月份《住展》刊登,估價第十四號公報之相關評論後,對於估價師事務所的社會定位…

近年來世界各國高樓建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發展,多數人講求生活品質,買房子不再只是基本遮風避雨的滿足,還…

居住正義再度成為選戰焦點,社宅數量淪為藍綠白的數字攻防戰。撇開選舉語言,《住展雜誌》實際盤點全台已公…

民眾月花七萬五千元,租進甲醛、甲苯嚴重超標的「有毒屋」,不只住家病了,妻兒也遭罪,六歲孩童甚至出現嚴…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七月上路,正式禁止預售屋與新成屋轉賣第三人,七月中旬,就有內政部官員在公開場合…

中壢區站前新鋭中壢區璞園畾畾青林女士五十二歲家管我目前住在台北大安區四維路上的公寓,因為有置產需求,…

住宅政策成選舉主戰場,中央各部門輪番打炒房,然房市買氣早陷入低檔,關鍵數據敲響市場警鐘?「房價、物價…

購屋首重地段,似乎仍是萬年不變的定律。面臨未來市場局勢劇變,哪些區段仍可進場,甚至加碼買進?又有哪些…

領先指標反轉房市變盤在即?房價創新高過程中,當民眾猛然發現前面已看不到新高點時,會不會就已站在最高點…

高房價下,近年「蝸居」現象顯著,主要因為低總價好入手,然而近來不少二○坪以下產品,空間格局讓人嘖嘖稱…

近期執政黨推出多項房市相關政策;無論利多或利空,不管效應如何,都已讓買方心生觀望,買氣因而遲滯。加上…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已於七月正式上路,不少建商早已於上路前做好準備,因為政府近期推出多項打炒房措施…

高雄房市交易降溫,根據高雄市地政局最新統計,六月買賣移轉棟數三一○二棟,呈現年、月均減態勢,與前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