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都更 房價將繼續飆漲?

403花蓮強震後,都更議題再度燒起,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宣布啟動大都更時代;不過也引發房價恐持續狂漲的憂慮。而除了市場機制外,從推動模式及制度面向,也能找出某些因素,說明都更案價格為何貴桑桑⋯⋯

文/施絢傑 攝影/羅劍明

今年4月3號上午發生震央在花蓮的七級強震,確實再度震出台灣都會建築年久失修、潛藏公安疑慮的長年沉痾,也讓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啟動所謂「大都更時代」。另外,原本的租稅優惠,中央稍早也宣布繼續延長。

大都更啟動房價再飆漲?

雙北老舊建物安全問題亟待面對及解決,這當然是社會共識,降低成案門檻、提高租稅優惠,能否加速之,還有待後續檢驗;但同時間卻已先出現(大都更)等於炒房的批評,畢竟過去都更推案價格總是高人一等,和某些官員「都更順利推動,供給將增加、價格可望鬆動」的說法完全相反,就更別說近一年房價又出現近似瘋狂的漲勢。

都更案價格貴桑桑,從市場機制角度切入理由可能很單純,那就是這類個案,十之八九都在雙北都會區超精華地段,而這類地段原本就價值高昂;加上新供給長期偏少,因此只要出現新推案,無論是否為都更案,價格一定是貴得嚇人。

然而從都更推動方式,甚至是政策制定層面,我們其實還是可以找到某些造成都更案價格如此昂貴的原因。

一坪換一坪 成本轉嫁售價

都更案的推動,一般而言分成兩大類方式;一是自力更新,二則是建商與原屋主合作。自力更新,顧名思義就是原屋主必須自己籌資、找營造商,雖然不必和建商分配重建後量體,但對一般人來說,專業門檻確實很高,因此實際上歷來成案案例非常少。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民辦都更案,幾乎都是第二種,建商與原屋主合作,也就是坊間所稱「建商出資、原屋主出地(不出錢)」的模式。

這種方式,基本上和過去常見的協議合建幾乎沒有不同;主要差異是都更多半採取所謂「權利變換」進行之;用更淺白的方式說,就是納入更多專業嚴謹的估價機制,進行產權分配。

多數民眾期待老屋改建後可一坪換一坪,圖/台灣金融都更提供。

其實走到這邊,還沒有產生什麼特殊因素,會形成都更案價格調高的壓力,但緊接著問題浮現了。原來政府為順利推動某些產權複雜、整合困難的更新案如『大同斯文里案』,於是祭出讓原屋主可以「一坪換一坪」的誘因,甚至承諾。

一坪換一坪實際上絕非常態,通常必須是原基地法定容積,乃至房價水準都要夠高,才有可能達到。前任內政部政次花敬群曾直指,原屋主不該有這方面的錯誤期待,現任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稍早更對外公開表示「一坪換一坪是一種迷思」。然所謂覆水難收,政府既然自己推出這個誘因,還是讓其他都更案的原屋主甚至一般民眾,產生「我也可以一坪換一坪」的想望甚至執念。

真要達到一坪換一坪,當然代表原屋主分回的坪數更多:參與建商如果不想碰「釘子」,選擇妥協讓步,藉以加速成案、獲利了結,自己分回的量體就會變少,變相代表成本增加。建商也不是吃素的,一定是將其轉嫁到售價上,讓後端消費者概括承受;所產生的結果就是,都更案房價只會高不會低。

發展歷程模式
與景氣完全連動

不過平心而論,一坪換一坪迷思產生的影響還不是全面性的;畢竟只有雙北都會區土地價值夠高,非雙北地區(原屋主)則比較不會出現類似思維。相較之下,從都市更新的本質,甚至台灣不動產業的特性,還能找到更強有力的證據,說明都更案價格為什麼始終居高不下。

麥怡安指出,基於再開發行為的本質,都更重建幾乎無法避免高房價及仕紳化之副作用。

現在我們看到的《都市更新條例》第一條,寫得煞有介事,甚至冠冕堂皇;不過1998年的最原始版本,第一條條文確實還可看到「活絡產業」的字眼。可能基於各界批評,後來的修訂版本已刪除之,但從之後實際推展歷程,還是會發現,都更和(不動)產業及景氣不僅連動,而且是高度正相關。

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麥怡安分析,無論手段是重建、整建或整修,都市更新本質上都是再開發行為,這代表開發商必須先投入資本,而且就是將本求利的商業行為。尤其台灣的營建業生態又是中小型業者居多,且多靠賣斷房市商品為主要,甚至唯一獲利模式。

陳定中直言,都更早已成為建商都會區圈地的最新且最佳手段。

然而,都更案整合曠日廢時,此點眾所皆知;先不論前端整合原屋主到一定比例,及後續權利分配,光是通過事業計畫等審核流程,可能就要一、兩年甚至以上、這對相對短線操作的本地開發商來說,無疑形成莫大的時間風險。

於是,除非市場景氣至少未來3到5年是看多,房價看漲,否則基於以上風險,建商參與都更的意願一定是偏低的。都更推動初期就有不少業者直言,必須是房價絕對水準夠高的地區,而且價格趨勢還必須是往上時,都更才有可能推得動;而從後來的實際發展來看,無異一語成讖。

事實是,1998年條例通過後的頭幾年,都更確實幾無具體成績可言,甚至2003年市場景氣回升初期也未見成效;一直到後來北市精華區土地資源短缺議題大舉發酵,都更才順勢而起,進而擴展到現在所見的規模。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更直言,(都更)早就成為建商的「都會圈地新法」!

擴大更新規模
緩解相關弊病?

的確,從政策本質來看,都市更新注定與市場景氣與房價趨勢連動,如果又碰上某些屋主的「野望」,那麼都更案價格就幾乎就是「沒有最貴,只有更貴」,而且難以扭轉。麥怡安就坦言,連推動時間更長、歷經更多修正的歐美日等國,都無法避免都更造成所謂「仕紳化現象」【註】,何況是房價長期易漲難跌,民情上對不動產(價格)又高(過)度重視的台灣。

但麥怡安認為仍有緩和之計;他舉日本經驗,建議台灣應該要用更宏觀的角度和尺度,來討論都更政策及推動,如都市百年防災、區域長期發展定位等,而不只是單純的建物安全及更新重建。

另外,雖然民辦都更案很難擴大其規模,政府還是可以透過公辦等方式,將點狀重建盡量連成線乃至面,這樣就有可能納入更多公共價值,如增加可負擔住宅、社福機構、開放空間等等軟硬體,嘗試化解仕紳化帶來的副作用。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zzzzzzzzzzzzzzzzzzzzzzz

封面故事

文/主筆室又一個8年過去,如今都會區房價依舊高漲到讓人絕望,甚至,許多年長者或單親家庭想租屋卻被拒於…

文/王奕淳圖/萬秀洗濯實驗室「希望能藉由社群、網路媒體的關注,向所有聽過、看過、知道萬秀的人,宣揚其…

文/朱福山視覺/鍾宜珊圖片提供/品硯實業、恆隆行、DAIKIN大金HOLA和樂家居、大成鋼隆美家居酷…

文/陳重仁圖/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臉書拜都更與危老容積獎勵辦法之賜,除了綠建築標章可以有容積獎勵之外,智…

今年4月花蓮大地震後,一位常年旅居國外的長輩急急忙忙飛回台灣,他在台北的老房子讓他傷透了腦筋,一問之…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密集,免不了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都市環境噪音,倘若再加上樓上樓…

上個世紀末,千禧年之前,突然刮起離婚風潮。3大洋4大洲,幾百個國族城邦,到處盛行離婚。原來家庭觀念較…

這些年來,我們看到政府投入了巨額的經費去做都更的推動師培訓,並且鼓勵住戶辦理自主更新等活動,但是迄今…

文/施絢傑相信大部分男性都應該有打靶的經驗;年紀較長者可能在高中軍訓課程就經歷,年輕族群則應該是入伍…

文/施絢傑近年國內電價連番調漲,讓居家節電成為現時熱門議題。而在私領域,汰換老舊家電人人皆知;但有關…

文/黃子豪圖/PEXELS依據當前《國土計畫法》規定,「國土功能分區圖」將於2025年4月30日公告…

配貨、排隊、買貴沒關係,買不到房更恐慌,住展風向球今年2次轉黃紅燈,央行第六波信用管制了無新意,房市…

文/吳翃毅圖/PIXABAY根據報載,買間房得賠上40年人生,凸顯買房大不易,要當有殼族,選新屋或是…

時間推移為社會方方面面都帶來許多改變,即便其中不少都是具備劃時代意義的革新,但也有部分隱憂於此同時逐…

都更危老議題浮現檯面由來已久,不少民眾又因地震使得室內天搖地晃,加深了老屋重建的念頭;但在這資訊爆炸…

時間推移為社會方方面面都帶來許多改變,即便其中不少都是具備劃時代意義的革新,但也有部分隱憂於此同時逐…

403花蓮強震後,都更議題再度燒起,台北市長蔣萬安也宣布啟動大都更時代;不過也引發房價恐持續狂漲的憂…

都更危老議題浮現檯面由來已久,不少民眾又因地震使得室內天搖地晃,加深了老屋重建的念頭;但在這資訊爆炸…

文/朱福山、施絢傑、王奕淳設計/鍾宜珊攝影/羅劍明403地震後,蔣萬安吹起大都更時代的號角,全民居安…

每月重要房產訊息文/王奕淳北市都更難新北需耗時千年根據內政部統計,台北市近年來平均核發住宅拆照數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