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從瘋狂到急凍 2025年房價將現「震盪三部曲」?

文/翁嘉妤

回顧2024年國內房市可說是大起大落,其中三個關鍵因子——新青安政策、限貸令和第七波信用管制。

新青安政策逆轉房市,市場買氣急速轉熱,自2023年八月上路後,持續燒到2024年,四處掀起搶房熱潮,交易量創新高、房價一去不回頭,建商也趁勢瘋狂推案。

眼看情況瀕臨失控,政府的打炒房政策、限貸令輪番上陣,試圖壓抑這把新青安野火,終於在下半年火勢稍微被控制,但房市少了這把火,卻是直接進入寒冬,賞屋人潮、交易量瞬間腰斬,堪稱寒流過境。

房市將持續震盪

大好大壞集結的一年已過,展望2025年房市,水位恢復時間點將是民眾購屋的關鍵,本刊在《2024年十月號》曾探討銀行水位將陷入無解循環,是否將有機會找到解方?但同時面對被大幅嚇跑的買氣,建商推案縮手、案量短時間暴增的重劃區,價格行情也面臨盤整,2025年的房市情況,恐將繼續震盪。

去年在各大社群平台上,充滿許多「我搭上新青安列車,終於買到房了!」的貼文、又或是接待中心的代銷專案提到,「這個案子很熱銷,開案不到一個月就賣光。」2024年的房市交易表現堪稱火熱,根據信義房屋公布最新數據,去年全年全台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推估落在約35萬棟,相較2023年大幅成長16.8%,更寫下11年以來新高紀錄。

不過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市場,簡直是兩樣情,在去年前八個月市場交易非常熱絡,但十月開始,也就是「金龍海嘯」來襲後,受到房貸水位緊縮影響,加上整體資金利率水準拉高,交易量進入明顯量縮,10月及11月六都的房屋交易量創下二月以來新低,整體房市瞬間進入寒冬。

交易往低價區靠攏

擁有逾20年市場經驗的漢華機構副總經理管清智直接點出,今年交易量將往相對低單價區域移動,「以北北桃而言,三至四字頭的建案仍會有交易量,以桃園的大園客運園區和草漯重劃區來說,因為草漯的生活機能成形了,所以兩區相較之下,大多的交易量會往草漯靠攏;至於新竹頭份和竹南上了五字頭,交易量就會跑去湖口,預估今年到2026年都會以此為交易主軸。」

全國房仲公會理事長王瑞祺則分析,「因為新青安政策上路,去年上半年的交易量市場是中古屋在撐、下半年則是新成屋,而在今年住宅的交易量將持續緊縮,反而因為政策打住不打商,商廠辦的供給會持續暢旺。」

去年商辦市場交易火熱,樸永及海悅砸重金購入芙蓉大樓部分持分,商仲預估今年商辦市場將會保持熱度。圖/朱福山攝

AI加持商廠辦續燒

金龍海嘯略過商廠辦市場,攤開宏大國際資產的統計數據,去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達1721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工業地產及廠辦成交量高達1279億元,占比達七成。

其中金額前三高的交易案都突破百億元,像是台積電砸171億元購入南科廠房、台壽保砸約137億元買桃園航空城產專區土地,以及樸永及海悅等以131億元購買芙蓉大樓部分持分。

「去年台積電、輝達和超微等AI大廠訂單暴增,帶動高科技業積極購地擴廠,加上電商、物流等產業持續成長,建商看好企業自用廠辦、商辦市場,共三大因素推升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創新高,展望2025年,商廠辦成交量將明顯放大。主要是今年很多商廠辦大樓都會陸續完工,逐漸補足需求缺口。」宏大國際資產總經理陳益盛看好今年商廠辦市場。

開發商減量經營過寒冬

相較之下,住宅市場依舊被一股房市冷氣團籠罩,不只民眾購屋意願下降,建商在推案方面也大幅縮手,根據本刊觀察及相關建商公會統計,去年第四季就已經出現延推狀況,全台延推案量就超過4000億元。

其中,北台灣預估遞延量達約2000億元,而中南部則皆逾1000億元。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不諱言,今年開發商將面臨「減量經營」,推案量與價格都會往下掉;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也表示「價穩量縮」將成今年房市新格局,預估推案會減少10%左右。

國內房市有如搭雲霄飛車般,一年內從火熱陷入急凍,建案業者陸續祭出優付方案、送裝潢、送家電,希望來人買氣可以藉此活絡一些。圖/本刊資料照

「今年還會推案的大概剩下大型建商,慢慢清土地庫存,不過住宅市場真的太冷,所以他們大多還是會沿著高鐵、建設題材周圍推案,或是轉戰ESG商辦市場。」王瑞祺分析,中小型建商是保守派,伺機而動,而大多的小型建商則是選擇完全停止推案。

此外,根據本刊彙整,今年上半年有部分建商對高鐵特區和產業園區保持信心,像是北台灣就有約六個百億元案量,推案意願較為明確,而50至百億元的則有14案,不過楊金龍的這堂「Lesson」會上多久,主要還得看329檔期水位下降程度,成為判斷房市景氣的關鍵時間點。

美元強勢導致限貸循環

至於銀行水位警報到底何時才解除?追本溯源新青安的還款寬限期延長至五年,因此銀行水位恐怕在短期內很難回填,再加上根據永慶房屋的統計,今年預售屋又將再次迎來一批交屋高峰潮,面對緊縮的銀行水位,全台恐有逾十萬戶受影響,其中台中市則是連續兩年爆量交屋潮的重災區。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眼下金錢荒無解,而川普上任,市場預期美元強勢之下,恐怕會讓存款資金往外跑,銀行為了緩解滿水位的放款額度,積極搶存款,希望能多湊一點放在存款額度上的資金,但今年即將迎來的交屋潮,錢又要從哪來?看來台灣房市恐怕將陷入「限貸循環」。

推案量縮、銀行水位也不被看好,在房價方面更是將迎來震盪盤整。攤開永慶房屋的統計數據,觀察近五年七大都會區的住宅總價變化,除了台北市是負成長之外,其他都會區皆是雙位數的成長率,其中新竹縣市漲幅最兇,達58.4%,第二名則是高雄市,五年的漲幅也有47.7%。

房價將現「震盪三部曲」

興富發副總經理廖昭雄在去年的法說會上坦言,今年市場的價格,降價絕對是必然的。王瑞祺則預估蛋黃區的房價將往下修正5至10%,「蛋白區會是上半年盤整的第一波,下修幅度大約是10至20%,這修正其實只是回到正常該有的價格,畢竟過去兩年來都在『亂漲』。」

展望2025年,房價將出現震盪三部曲,陳益盛預估第一波跌價的將會是中古屋,因為多年前的成本較低,這兩年的高價是隨著房市買氣上漲,下修5至10%回到正常價格。而第二波降價的則會是新成屋,與房地合一稅有關。

過去民眾對於房市有漲價的預期心理,加上受房地合一稅影響,五年內轉賣房產最重將被課45%稅金,因此不少人打算撐滿五年再脫手。不過隨著房市進入2025年的寒冬,可能有部分購屋族預期未來市場將走跌,而對比過去的成交價也翻了幾倍的漲幅,因此「剛入冬」便決定找下家接手,選擇「少賺為贏」落袋為安,這時新成屋的市場行情相對容易鬆動。

至於預售屋市場,過去不少預售案都採「銷控漲價」策略,也就是分段漲價,但去年市場遽變,已有不少業者開始祭出如優付方案,或搭配裝潢、送家電、送傢俱等變相降價手法,無奈反應不如預期,甚至有業者傳出直接不含裝潢,每坪可折價兩萬元的加碼方案,整體而言,今年預期將是小幅度震盪、大多價撐的趨勢。

建商四大抗寒術

究竟寒冬中建商又要如何自保存活?本刊彙整出「四大抗寒術」,無論是中小型或大型建商,採取的策略基本上多以「不買地」為原則,轉向跟政府合作都更案,或是捷運共構BOT案、地上權等等。

像是興富發建設和冠德建設就對外宣布不購地,廖昭雄表示由於現階段環境氛圍轉變、政策不明朗,且土地價格居高不下,決定暫停購置素地,僅會考慮都更和危老案。而小建商同樣也是不購地的策略,大多會靠攏面積無需太大的危老案。

「也有建商選擇持續獵地,不過區域會偏好重劃區的『農地』,因無需開發計畫,不動工也沒關係,所以若國土計畫法在今年順利上路,就可以期待土地變更。」陳益盛掌握近期在市場上對抗寒冬的消息,向本刊揭露,有建商以此方法鎖定包含新北的溫仔圳、桃園的航空城周圍等農地。

此外本刊也觀察到,過去行之有年的「養地」,大多改建成停車場,或是出租保持收益,也有建商因應房市寒冬而將案子延推,便將空地搭建成接待中心或是聯銷中心,換個方式養地。

實際走入案場,本刊更發現,隨著剛性自住買盤成為當前市場的唯一保命符,建商品牌價值已成為重要決勝關鍵,舉例來說,基隆地區自從打房政策後,整體市況熱度一落千丈,不過白天鵝建設在大武崙生活圈推出的『白天鵝安幔』,就因知名品牌效應推升了討論度,週來人約30多組,表現格外亮眼。

去年國內房市洗了三溫暖,從新青安政策、限貸令到第七波信用管制,不僅讓購屋民眾從買房天堂,瞬間掉入膽顫心驚的籌錢地獄,甚至衍生不少亂象。展望2025新的一年,房市將是否持續被寒流籠罩,最大決定權恐怕得看政府對於貸款條件是否鬆綁,又或者是銀行水位警報何時能順利解除。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封面故事

文/主筆室眾所周知,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川普公開表示:「台灣偷走美國的…

「紮實的建築訓練背景是我的優勢,而適時的搭配『策略』,才能活用專業。——康智凱」文/翁嘉妤圖/智在設…

今天站在你們面前,我可以自豪地宣布,美國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唐納.川普。圖/DonaldJ.Tr…

文/謝彥安政府為推動淨零排放政策,內政部推動低碳建築標示制度,自2024年7月1日生效,經認可通過者…

ilPalagio莊園創立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位於佛羅倫斯近郊的ilPalagio莊園,在Stin…

近期都更改建蔚為風潮,尤其房價較高的地區,幾乎所有的老房子都陷入都更狂熱之中。從一片改建風潮當中,我…

由於近年來都更危老議題發燒,以及為了提升都市市容而與建築安全推動的整建拉皮風潮,興起一波又一波的改建…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關注的升溫及國際碳費政策的推行,重新定義了建築設計的優先級:「如何在滿足功能需求的…

在不動產的法律議題中,買賣土地的當事人,常常準備要在土地上蓋房屋或分割土地時,才發現土地有「套繪管制…

台灣靠著科技業一枝獨秀轟出全壘打,締造2024年的出口榮景,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最終突破4%…

2024年上半年,台股不單單AI題材發威,靠著新青安加持營建類指數一路高歌,多檔耳熟能詳的營建股興富…

國土計畫法原訂在今(2025)年四月底上路,實施後土地變更難度將大幅提高,變更前後因存在「翻倍」價差…

文/翁嘉妤、王奕淳前篇談到台灣在2024年交出亮眼的GDP成績單,事實上若將眼光放遠到國際趨勢,未必…

台灣靠著科技業一枝獨秀轟出全壘打,締造2024年的出口榮景,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最終突破4%…

2024年央行祭出第七波房市管制,至今餘波盪漾,圖為去年第三季理監事會後記者會現場。有關央行限貸令,…

安全品質講求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在居家空間上亦是如此,廚房和浴廁空間雖佔整個住家比例不大,卻是包含…

裝修動輒上百萬的款項中,最常見糾紛冠軍,要頒給「追加費用」,而且追加費用,這當中金額差距往往很可怕,…

詐騙集團趁著房市正熱,盯上不動產,設下話術圈套,釀成被害人一輩子的痛。文/翁嘉妤攝影/羅劍明圖片/F…

受國內政策轉向、全球經濟逆風與結構性變革等三重夾擊,去年完美風暴已成形,今年台灣房市正臨轉捩點,待我…

塭仔圳重劃區新案於房市寒流期推案仍創在地高價。蛇年來報到,房市未解凍,建商卻奮力一推20案預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