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法上路倒數農地「搶變潮」來襲 房市短多長空

文/王奕淳

國土計畫法原訂在今(2025)年四月底上路,實施後土地變更難度將大幅提高,變更前後因存在「翻倍」價差,誘使民眾與企業搶搭上路前,變更申請的末班車,申請案件爆量甚至一度癱瘓地方政府局處。

雖然法規目前已經立法院三讀延後至2031年才施行,但原先因為來不及上車而作罷的變更案,也將重啟申請腳步;加上業者為避免搶搭失敗、重蹈覆轍而紛紛提前送件,推估今年初情勢將更甚,恐掀起第一波「搶變潮」。

整合原先相互獨立的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及國家公園法,國土計畫法管制範圍包含都市、非都市土地及國家公園,但經《住展》觀察,非都市土地中的農地影響最大,因為現行農地上有許多違章工廠,在未來國土法上路後將面臨拆遷、罰款等後果;加上完成變更後的土地地價有望翻上數倍,於是陸續申請將農地變更為建地,加快農地流失。

農地違規工廠猖獗
占地面積幾近整個台北市

針對非都市土地作為工廠使用,政府早已盤點相關數據,根據農業部最新盤查、統計結果,全台法定農業用地中,疑似工廠的土地面積高達25,258公頃,換算約7640萬坪,幾乎快要等同於一整個台北市的面積。

經濟部則公布各縣市疑似違反土地使用查處名單,自2020年起截至去年十月底,非都市土地案件累計714件,以台中市225件最多,占比超過三成;接著依序是彰化縣180件、桃園市91件、台南市56件,與高雄市43件,該五縣市即占比83%。

中泰不動產估價師暨都市計畫技師陳柏霖表示,過去因違章工廠並未嚴格取締,導致許多人利用法律漏洞,先是購買大量農地,接著興建建物作為工廠使用,例如桃園許多工廠,便是坐落在農業與工業區之間,或是直接在農地違規使用,引發其他工廠陸續跟進,形成一定規模的違章工廠聚落,不僅屬非法行為,也不利於當地發展農業。

丁建用途彈性增強
住宅開發推升地價倍增

相較於現行的區域計畫法規定,未來國土計畫法上路後,除延續原先限期變更、停止使用,或拆除地上物恢復原狀等處罰,也將最高達30萬元的罰鍰拉抬至500萬元,前後相差約16倍。

不過,該法上路對丁種建築用地(丁建)而言,也增加可用作住宅的土地使用彈性,將進一步推升土地價值翻倍。現況下的丁建只能作工廠使用,但經過國土計畫法的改動後,同樣的土地只需將容積率調降至120%,即可興建住宅,也就等同於業者可自行決定是要沿用工廠維持營業,或是犧牲容積率換取住宅價值充分利用。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則表示,許多建商便是看中這項新增彈性可帶來的效益,且現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並未針對非都市計畫土地限制貸款,因此便有人以較高貸款成數入手丁建,計畫透過後續的土地使用變更獲取利益。

對於現行丁建受惠政策,地價迎來倍數漲幅,台北市不動產估價師公會理事長鐘少佑指出,相比農地違法用作工廠,土地使用變更丁建後不僅符合法規,兩者之間的估價也至少呈現倍數差異,尤其若周邊區域發展程度高,漲幅甚至可能高達三、四倍。

綜合看來,國土計畫法對於土地使用可說是變相有了蘿蔔與棒子;再加上該法規定,由政府在地方每五年、中央每十年的通盤檢討後,辦理必要的土地變更,等同讓民眾失去原先可變更土地使用的主動權,民眾因此抓緊時間開始積極爭取,導致不少縣市接連傳出大量土地變更需求。

國土法引發搶變潮
農地流失恐衝擊產業平衡

現行國內不少工廠就蓋在土地使用的灰色地帶,陳柏霖直接點名,如桃園市觀音、中壢、平鎮、大園等農業區,這些違章工廠因應國土計畫法上路,正極力爭取工廠就地合法;陳碧源告訴本刊,台中市同樣出現大量將土地變更的需求,如中部科學園區附近的農牧用地變更為丁建等。

台中市政府依據經濟部交付優先查處名單,向疑似未登記的工廠稽查。圖/台中市經發局

還有某協助土地使用變更的顧問業者也透露,相關委託的案件數量確實有增加;彰化縣約有6000家農地違章工廠申請就地合法。

觀察違章工廠分布位置可知,過去台灣為求國家發展,將製程限定在加工出口區的規定放寬,並開發家庭經濟,連帶造成違章工廠順勢而生,後續日漸增加形成一定規模,成為歷史共業。

如今接掌全國國土管理的國土計畫法,雖背負著確保國土安全、保育環境及人文資產,以及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等重責大任,但法規上路前,若變更申請缺乏嚴謹審核,或是針對現行丁建地價大漲並無擬定相關對策,預估在今年初就會掀起新一波購地熱潮。

且因為多延後六年,讓原先尚未完成而來不及變更土地的民眾與業者,轉而持續把握操作空間,形成第一波農轉建搶變潮,並且往後以五年、十年為一循環持續上演。

一旦農地加速流失,台灣糧食自給率下降,屆時隨著對糧食進口的仰賴擴大,遇上國際糧食市場價格上漲或供應不穩定時,成本勢必轉嫁至國內民眾,進一步推升物價、助長通膨;此外,國內如農機具、食品加工業及物流等產業也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對房地產市場而言,農地轉建地短期雖然可能刺激市場,但隨著農業基礎的削弱,可能對台灣經濟穩定性帶來整體負面影響,長期未必有利。

農地流失、破碎除不利發展農業外,也可能破壞當地景色。圖為林園農地工廠。圖/高雄市都發局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封面故事

文/主筆室眾所周知,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川普公開表示:「台灣偷走美國的…

「紮實的建築訓練背景是我的優勢,而適時的搭配『策略』,才能活用專業。——康智凱」文/翁嘉妤圖/智在設…

今天站在你們面前,我可以自豪地宣布,美國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唐納.川普。圖/DonaldJ.Tr…

文/謝彥安政府為推動淨零排放政策,內政部推動低碳建築標示制度,自2024年7月1日生效,經認可通過者…

ilPalagio莊園創立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位於佛羅倫斯近郊的ilPalagio莊園,在Stin…

近期都更改建蔚為風潮,尤其房價較高的地區,幾乎所有的老房子都陷入都更狂熱之中。從一片改建風潮當中,我…

由於近年來都更危老議題發燒,以及為了提升都市市容而與建築安全推動的整建拉皮風潮,興起一波又一波的改建…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關注的升溫及國際碳費政策的推行,重新定義了建築設計的優先級:「如何在滿足功能需求的…

在不動產的法律議題中,買賣土地的當事人,常常準備要在土地上蓋房屋或分割土地時,才發現土地有「套繪管制…

台灣靠著科技業一枝獨秀轟出全壘打,締造2024年的出口榮景,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最終突破4%…

2024年上半年,台股不單單AI題材發威,靠著新青安加持營建類指數一路高歌,多檔耳熟能詳的營建股興富…

回顧2024年國內房市可說是大起大落,其中三個關鍵因子——新青安政策、限貸令和第七波信用管制。新青安…

文/翁嘉妤、王奕淳前篇談到台灣在2024年交出亮眼的GDP成績單,事實上若將眼光放遠到國際趨勢,未必…

台灣靠著科技業一枝獨秀轟出全壘打,締造2024年的出口榮景,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最終突破4%…

2024年央行祭出第七波房市管制,至今餘波盪漾,圖為去年第三季理監事會後記者會現場。有關央行限貸令,…

安全品質講求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在居家空間上亦是如此,廚房和浴廁空間雖佔整個住家比例不大,卻是包含…

裝修動輒上百萬的款項中,最常見糾紛冠軍,要頒給「追加費用」,而且追加費用,這當中金額差距往往很可怕,…

詐騙集團趁著房市正熱,盯上不動產,設下話術圈套,釀成被害人一輩子的痛。文/翁嘉妤攝影/羅劍明圖片/F…

受國內政策轉向、全球經濟逆風與結構性變革等三重夾擊,去年完美風暴已成形,今年台灣房市正臨轉捩點,待我…

塭仔圳重劃區新案於房市寒流期推案仍創在地高價。蛇年來報到,房市未解凍,建商卻奮力一推20案預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