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底氣」全揭露 營建股將乘浪三年──不動搖

文/李科諺

2024年上半年,台股不單單AI題材發威,靠著新青安加持營建類指數一路高歌,多檔耳熟能詳的營建股興富發(2542)、遠雄(5522)、華固(2548)等更是不遑多讓,股價翻倍都還不過癮,也讓投資人樂上了天。

而隨著六月與九月央行陸續祭出鐵腕後,在打退投機客的同時也重挫自住客,頃刻之間如日中天的營建股股價也被打入冷宮。投資人都想問一句,營建股還有救嗎?

與股民的悲觀相反,為什麼包含興富發在內的一眾營建股,在年末的法說會上都一致看好明年表現,而當中的底氣到底是什麼呢?

2025年營收看好不看壞

由於前幾年建商大量推案,陸續有預售推案進入完工階段,2024年前三季住宅使用執照量已突破十萬戶年增兩成以上,而這似乎僅僅是「最大交屋潮」的前浪。

以市值前三大的純開發商來看,營收表現都不算亮眼,甚至可以說是一年差過一年。不過,一旦從完工量體來看,就會發現截然不同的亮點──2024年完工量已較2023年大幅成長,但相較於2025年根本是小巫見大巫,驚人的是這波主浪將一直持續到2027年。

無獨有偶,多個開發商皆看好明年的完工量,興富發副總兼發言人廖昭雄便表示,2024年由於工程進度延遲,導致完工案從五案降為四案,但2025年將進入豐收期。遠雄建設副總經理謝清林也表示,2025年將迎來高峰期,且未來三年每年都有逾200億元的完工量。

華固雖2024年完工量較少,但2025年有四大案可完工交屋,其中兩個住宅案『華固大安學府』、『華固得月』更已完銷。國建2024年完工量約92億元,而2025年預計有五案可完工入帳,合計分回總銷約一五九億元。

雖有代銷業者擔心在信用管制下,交屋潮來臨時也帶來了違約風險的隱憂。群益投顧則認為,「現在交屋的房子多是三到四年前買的,這幾年房價一直漲,少至二成多到翻數倍的都有,持有者必定會想辦法交屋,而這對營建股的營收認列也是正向的。」

儲備案量在手
未來數年不愁沒案推

「許多建商的財務體質都不錯,也有調節市場供需的能力。」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的這段話,點出了問題所在。這波打房受影響最大的是小建商,對大建商而言興許就是延推或降低推案量,更何況各大建商手上有滿滿的儲糧可以過冬,足以應對未來數年的需求變化,待寒冬一過,仍可好整以暇的出來覓食。

需求與日俱增
商辦成兵家必爭之地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2024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153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而這趨勢似乎才剛開始。

AI及半導體產業帶動台灣科技業蓬勃發展,商辦需求也不斷增加。 圖/資料照

華固便表示,2025年的400億元推案量中,商辦類產品就占180億元,商用不動產受惠擴廠需求強勁,同時政策是打住不打商,因此被市況影響層面相對較小。

盤點各建商的儲備案量,興富發在預計1454億元的推案中,純商辦的部分便占955億元;冠德在769億元的儲備建案中,商辦部分占194億元;遠雄2283億元的開發案中,商辦占213億元;華固1032億元的儲備建案中,商辦占302億元。

隨著台灣在AI供應鏈中愈加舉足輕重,高科技產業的擴廠、購地需求勢必增加,可以預料到建商不會錯過企業自用廠辦、商辦的契機。不論在趨勢上,體質上儲備量上,各建商都已準備好蓄勢待發,而這些都是營建股們底氣的來源,在「最大交屋潮」的浪潮上至少能乘浪而行三年不動搖。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封面故事

文/主筆室眾所周知,2024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唐納.川普公開表示:「台灣偷走美國的…

「紮實的建築訓練背景是我的優勢,而適時的搭配『策略』,才能活用專業。——康智凱」文/翁嘉妤圖/智在設…

今天站在你們面前,我可以自豪地宣布,美國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唐納.川普。圖/DonaldJ.Tr…

文/謝彥安政府為推動淨零排放政策,內政部推動低碳建築標示制度,自2024年7月1日生效,經認可通過者…

ilPalagio莊園創立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位於佛羅倫斯近郊的ilPalagio莊園,在Stin…

近期都更改建蔚為風潮,尤其房價較高的地區,幾乎所有的老房子都陷入都更狂熱之中。從一片改建風潮當中,我…

由於近年來都更危老議題發燒,以及為了提升都市市容而與建築安全推動的整建拉皮風潮,興起一波又一波的改建…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關注的升溫及國際碳費政策的推行,重新定義了建築設計的優先級:「如何在滿足功能需求的…

在不動產的法律議題中,買賣土地的當事人,常常準備要在土地上蓋房屋或分割土地時,才發現土地有「套繪管制…

台灣靠著科技業一枝獨秀轟出全壘打,締造2024年的出口榮景,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最終突破4%…

回顧2024年國內房市可說是大起大落,其中三個關鍵因子——新青安政策、限貸令和第七波信用管制。新青安…

國土計畫法原訂在今(2025)年四月底上路,實施後土地變更難度將大幅提高,變更前後因存在「翻倍」價差…

文/翁嘉妤、王奕淳前篇談到台灣在2024年交出亮眼的GDP成績單,事實上若將眼光放遠到國際趨勢,未必…

台灣靠著科技業一枝獨秀轟出全壘打,締造2024年的出口榮景,帶動國內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最終突破4%…

2024年央行祭出第七波房市管制,至今餘波盪漾,圖為去年第三季理監事會後記者會現場。有關央行限貸令,…

安全品質講求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在居家空間上亦是如此,廚房和浴廁空間雖佔整個住家比例不大,卻是包含…

裝修動輒上百萬的款項中,最常見糾紛冠軍,要頒給「追加費用」,而且追加費用,這當中金額差距往往很可怕,…

詐騙集團趁著房市正熱,盯上不動產,設下話術圈套,釀成被害人一輩子的痛。文/翁嘉妤攝影/羅劍明圖片/F…

受國內政策轉向、全球經濟逆風與結構性變革等三重夾擊,去年完美風暴已成形,今年台灣房市正臨轉捩點,待我…

塭仔圳重劃區新案於房市寒流期推案仍創在地高價。蛇年來報到,房市未解凍,建商卻奮力一推20案預告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