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新趨勢 AI空調平台成減碳利器

文/何宗翰 圖/FREEPIK

台灣身處亞熱帶地區,空調能耗在建築總能耗中占比極高,節能已成為能源管理與碳排減量的核心戰略。隨著淨零政策與智慧建築趨勢興起,AI空調節能平台正以預測、優化與自動控制技術,全面革新建築能源運作,幫助企業兼顧舒適、穩定與永續。

近年來,隨著淨零碳排政策推動與智慧建築需求提升,不僅政府提出包含「高效率空調補助方案」、「節能標章」制度、建築能效評估BERS等政策,市面上更有不少業者與學研單位推出AI空調管理平台,積極導入AI技術於空調與能源管理系統中。

受惠於台灣政府推動的「淨零路徑」、「智慧建築推動計畫」、「節能減碳績效評比」等政策,愈來愈多企業與建築導入AI節能平台來達到碳盤查與減碳目標。此外,為取得WELL、LEED、EEWH等綠建築認證,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也漸成必要條件之一。

AI化身能源指揮官

空調示意圖

台灣AI節能平台的發展趨勢,從「監控」走向「決策」,導入AI使節能平台程度升級。AI空調管理平台以感測器即時蒐集空調設備運轉數據與室內外環境資訊,搭配機器學習、數位孿生與演算法優化空調系統運作,以達到節能、穩定與舒適的三重目標。

過去節能平台多以監測與報表為主,如能源儀表整合、耗能分析與警示系統,屬於「看得見」但「改不了」的階段。近年則逐步邁向AI預測加上自動控制,由單純數據呈現轉為具備「感知、預測、決策、執行」四步驟的智慧能源系統。

跨領域整合成主流,AI節能平台不再單打獨鬥,而是結合IoT感測器、BAS建築自動化系統、再生能源與儲能設備,甚至與ESG報告平台銜接,朝向全方位能源管理平台發展,落實智慧營運與碳排治理。

新一代AI空調節能平台的技術亮點,正在於以智慧控制技術,全面革新建築能源管理的運作方式。從自動建模、負載預測,到全域動態優化與容錯運維,這些系統正快速從過去的「輔助工具」邁向建築節能的「智慧指揮官」。

透過數位孿生技術與高精度負荷預測,AI平台能在短時間內建構出高擬真的虛擬模型,完整模擬主機、泵浦、閥門等設備運作情境。這種虛實同步不僅能讓管理者事先測試控制策略,也大幅降低實際部署的風險與調整成本。

負載預測方面,系統可分析歷史能耗、氣象變化、空間使用模式等多元資料,進行分鐘至日等不同尺度的多時域預測,這使得空調系統能即時調整策略、預防過載與設備故障,在變動環境中保持穩定運行。

AI智能容錯節省人力

AI自主策略與協同控制能力,不同於傳統空氣調節系統需人工撰寫控制邏輯,AI平台能自動生成與調整控制規則(Logic-Free),快速因應負載變化與場域條件。不僅節省大量人力,也利於大規模應用導入。

同時,平台具備主機與末端協同調控能力,可即時感知各區域的冷負載與設備狀況,自動調整溫度、風量與冷媒流速,使能源分配更為彈性精準,確保每一區域的舒適性與節能效率。

全域動態優化與高峰負載管理是AI平台的優勢。AI平台可同時處理設備開關啟停與溫度設定等,並納入電價策略、設備壽命與備援配置,追求全年最低營運成本。針對高峰時段,系統亦能預先調度設備、削峰填谷,有效平衡用能需求與供給壓力,進一步壓縮能耗並提升整體能源效率。

最新平台已發展出智能容錯、「極低人力介入」的自動運維設計,透過高頻率異常偵測與即時修正功能,系統能自我診斷超過九成異常狀況,實現無人值守的穩定運轉。此外,也搭配雙主機冗餘機制,平台即使遭遇主控制器故障,也可自動切換備援主機不中斷,強化系統的持續可靠性。

總體來看,空調節能的方式正從過去的「節能工具」轉變為企業營運中的「AI智慧決策中樞」。它不僅有助於即時調控能源使用,穩定生產與生活環境,更成為企業實踐淨零碳排與ESG治理的關鍵推手。對高耗能產業而言,這不只是技術升級的選項,而是邁向永續營運的必經之路。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文章資訊

好文分享

相關建案

臺北市 - 松山區

鳴森大苑-鳴森苑

165萬/坪

桃園市 - 蘆竹區

中謹雲極MIT廠辦專區

30.5萬/坪

桃園市 - 大園區

臥墨池

68.5萬/坪

桃園市 - 桃園區

恆ONE

48萬/坪

臺北市 - 中正區

熙鼎九簷

價格未定

新北市 - 土城區

朗沐

68萬/坪

桃園市 - 桃園區

大和御品苑

74萬/坪

新北市 - 林口區

璽來登帝璽

價格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