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學區宅vs.未來捷運新成屋」長輩住哪好? 選錯實例:每天坐車只為買菜

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台灣面臨人口、屋齡雙老,居住問題成為國人關心焦點,若買房給長輩居住,一間是30年學區宅,另一間是捷運規劃中的新成屋,你會如何選擇呢?
 
近日有網友在《買房知識家》社團詢問,想買房給一長輩居住,都是價位差不多的電梯華廈,一間位於學區內,屋齡30年,生活機能好;另一間為新成屋,機能不是很方便,附近皆為新蓋大樓,未來會有捷運綠線通過。詢問長輩想法,長輩則是回答「都可以,你們決定就好」,這讓他陷入苦惱,只好上網參考網友們意見。
 
買房給長輩居住「30年學區宅vs.未來捷運新成屋」該如何選擇?示意圖與內文無關/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青年長輩一起在共居空間同樂。圖/新北市城鄉局提供
 
對此問題,多數網友選擇第一間30年學區宅,「老人家較適合機能方便的環境,走路就可以自己去買菜、離醫院近更好」、「捷運綠線我會懷疑有生之年會蓋好嗎」、「靠近醫院、大賣場附近或買在你家附近」、「長輩走不遠,在家附近生活機能要好,可以都很近買到,有助自理能力。且老了喜歡熱鬧,出去沒多遠就有熱鬧地區,可以散心,與賣東西的聊幾句,減少成為孤獨老人的機會」、「如果銀彈夠,當然是『生活機能好的新成屋』」。
 
網友也舉生活實例表示,「以長輩目前的生活需求為主」,如果長輩平常習慣在某一家買菜或喜歡跟特定店家串門子,其實住久了都跟鄰居變成朋友,那麼搬去太遠的地方就不好。她看過搬來三重的長輩,每天會坐半小時公車回去台北買菜,「因為他就喜歡那個店家」。她也遇過從台北搬去新莊的,「朋友都不來找了,老人家悶壞了,後來又賣掉房子…」
 
不過,內行也建議,與其參考眾人意見,實地帶老人家將兩個案子周遭都走過,並讓他做決定,這樣住起來才沒怨言。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曾指出,銀髮退休族購屋換屋,通常希望住到更舒適的環境,有一些人會選擇山林田野的環境,但事實上更多數老人家關心醫療、生活便利性,以及手頭現金寬裕度,因此常會選擇電梯大樓兩房物件,或是到醫療資源、生活機能較好的地段。 
延伸閱讀→

文章資訊

好文分享

相關建案

臺北市 - 松山區

鳴森大苑-鳴森苑

165萬/坪

桃園市 - 大園區

臥墨池

68.5萬/坪

桃園市 - 桃園區

恆ONE

48萬/坪

臺北市 - 中正區

熙鼎九簷

價格未定

新北市 - 土城區

朗沐

68萬/坪

臺中市 - 北屯區

富宇鉑金大苑

價格未定

臺中市 - 沙鹿區

富宇漾

價格未定

桃園市 - 蘆竹區

中謹雲極MIT廠辦專區

30.5萬/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