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上未來ESG大時代的低碳腳步,近年不少開發商跟上這波綠建築風潮,然而不論是誤會名詞的根本定義,抑或錯認標章對於減碳的價值,對於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以達環境永續而言,並無助益,甚至努力錯了方向。文/王奕淳攝影/羅劍明「幫我蓋一個ESG建築。」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沒什麼毛病,畢竟ESG這詞近年正火,無論…
當「碳權」變成國際新顯學,市場上有關碳相關的名詞,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現。文/朱福山、王奕淳隨著國內外各機關如火如荼地探討該如何減碳時,沒過多久又有新詞彙乍現,追趕不及,關於核心的碳名詞,哪些是你不得不,必須懂的呢?本期《住展雜誌》彙整了20個關鍵碳名詞,讓你一次就搞懂。GHG:全名Greenhous…
文/朱福山圖片/PEXELS暗礁一》綠色供應鏈再不做碳盤查,建材業可能提前出局。根據行政院工程委員會粗估,我國公共工程的年碳排量占整體比例將近10%,相當於約27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因此,公部門的營建政策已要求碳揭露,且勢必要貫徹減碳落地。今年起,公共工程率先要求揭露碳排強度,若是無法揭露新建工程…
從青埔到六家,再從烏日到左營;高鐵建設及特定區發展帶來的發展效益,近年不斷轉化為地產投資的成功經驗。而隨著延伸宜蘭與屏東兩案浮出水面,高鐵置產的成功典範,即將再次完美呈現?文/施絢傑攝影/羅劍明近年來國內地產軌道概念可謂大行其道,主角除了各都會區捷運外,縱貫西部走廊的高速鐵路,絕對算得上是另一重要代…
台灣高鐵改變不動產傳統置產思維,不少仍處於開發階段的高鐵特區正在複製雙北、新竹發展經驗,憑藉著軌道經濟當中的「加一」法則,試圖將蛋白區翻轉為「新鮮蛋黃區」,甚至出現房價趕超「成熟蛋黃區」的特殊現象。其中,又以桃園、台南、左營三站表現最為突出。文/朱福山攝影/羅劍明一日北高,現階段已是不少商務人士、科…
#安全#永續#智慧化文/成采錡攝影/羅劍明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上,法國、摩洛哥政府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合作提出名為建築突破(BuildingsBreakthrough)的國際倡議,目標在2030年,使近零排放且具氣候韌性的建築成為新常態;根據UNEP統計,美國、英國、中國、日本等全…
#永續金融#綠建築#綠色金融#永續經濟#永續開發文/施絢傑攝影/羅劍明碳費開徵恐推升房價不可否認,面對環境丕變、氣候極端化,永續議題已是無可抵擋的全球趨勢,綠色永續金融因此應運而生;而身為國內融資大戶,不動產業當然無法置身事外。談到房地產市場,討論元素不外乎價量、地段或建設發展等等;但攸關房地產市場…
#設計普及化#健康#專業文/朱福山攝影/羅劍明因為不知道,所以沒需求室內設計只能談美感?民眾對設計費買單嗎?為什麼有些人看完室裝雜誌、開箱影片,抄完設計裝修後,卻發現問題一籮筐?擔任過兩屆CSID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的趙璽,多次受邀擔任國內設計大獎的評審委員,包括金點設計獎、德國IF大獎、台北…
#健康#環保#低碳#節能#循環文/朱福山攝影/羅劍明、朱福山全球已處於升溫1.5度C警戒線邊緣,為加速減碳腳步,近年建材產業急忙減碳轉型,但民眾關心的是好處是什麼?未來關鍵又將何去何從。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曾獲美國綠建築協會資深會士的殊榮,他所創立的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也是台灣第一家提供全方位…
#安全#品質#售後服務文/成采錡攝影/羅劍明從新冠疫情肆虐,到淨零排放浪潮興起,碳費開徵時程明確,營造工料漲勢未歇,近年營造業面臨的考驗,可說是只增不減。作為專業工程人員投入營造業經營的先驅,品嘉建設創辦人、尚禹營造董事長兼主任技師胡偉良以工、商、法的跨領域學術背景優勢,克服營造成本上漲等考驗,帶領…
文/陳曼羚攝影/羅劍明#數位行銷#永續#溫度科技創新的時代,數位行銷已成為房地產市場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利器,不僅為建商及代銷擴大傳播範圍,透過數據、視覺化呈現及互動體驗,為購屋者提供更深入、全面的資訊。台中房市近年表現亮眼,根據地政局統計,2016年至2022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均逐年增加的直轄市僅有台…
文/施絢傑攝影/羅劍明#打房不鬆手#持續調控#房價難降#房價續漲國內外政經情勢加上其他不可預期因素,使得這幾年國內不動產市場變化莫測。如今新一年度展開,台灣又剛選出新領導人,未來市場依然面臨眾多變數。經濟市場之難測,從近年台灣房市便可見一二;經歷大疫三年、總統選舉等變數,即便看衰者眾,國內房地產市場…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園區」採BIM、預鑄工法、光電屋頂、循環建築等永續概念興建。圖/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人才短缺、工料不足、高齡社會、淨零減碳、永續發展等挑戰正加速來襲,不動產業面臨創新變革的關鍵時刻,本期《住展雜誌》將深入解析居住領域七大議題的趨勢關鍵,助讀者掌握潮流、布局未來。文/陳曼羚、成采…
說到不動產市場利基,大抵不外乎捷運、重劃或重大公共建設。然而到頭來,房市要能發展起來,還是必須仰賴堅實的需求基礎。而科學園區,或說高科技聚落帶來的助益,可說是沒有其他條件能出其右……文/施絢傑近幾年台海情勢再度轉趨緊張,世界各國卻紛紛揚棄過去模稜兩可的態度,轉而公開挺台。之所以如此,除了對岸政權專橫…
隨著碳權交易所啟動交易,台灣正式進入碳有價時代。商用不動產的使用碳排量,將影響指標企業進駐意願。文/成采錡圖片/123RF淨零排放浪潮席捲全球,未來的產業聚落,會是什麼模樣?一場近零碳建築授證典禮上,內政部長林右昌拋出未來科學園區新建的辦公廠房,都是近零碳建築的構想。所謂近零碳建築,是我國建築能效評…
2024年總統選舉進入倒數計時階段,居住權益再度引起廣泛討論,尤其近年台灣房價居高不下,社會住宅被視為居住問題的解方之一,社宅政見遂成外界檢視重點。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延續總統蔡英文八年20萬戶社宅政見,承諾未來八年內至少興建13萬戶社宅、17萬戶包租代管,在2032年達到25萬戶社宅、25萬戶包租代…
高房價及居住大不易持續難解,各組候選人拋出相關政見,其中又以囤房稅最「有志一同」。一系列相關稅改,真能達到預設成效?學者、專家指出,可能適得其反……文/施絢傑基於近年高房價始終處於近乎無解狀態,各路總統候選人都提出住宅相關政見,企圖回應相關民怨、爭取選民認同。當中,與稅制相關者似乎最有志一同,更精確…